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往期目录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152
- 国内刊号:11-571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预测中的应用
李鹏翔;苏庆杰;李传资;王柏平;曾超胜;龙发青;陈聪;张余辉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肢体功能
摘要: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估CST的形态改变,同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判断患者肢体功能及评估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次发病,病程在3d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瘫痪,梗死灶仅累及白质而无皮质灰质受侵,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03 ±5.57)岁,所有病例均行MRI、DWI及DTI检查,39例患者通过DTI检查后按锥体束受累情况不同分为3组.各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ADL评定,依据ADL分值判定患者肢体功能损伤程度.所得数据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ST受累程度低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肢体功能恢复比CST受累程度高的患者好(F=26.76,F=30.22,P<0.05).并且CST受累程度较轻(CST受累为1级和2级)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其肢体功能在逐渐恢复(t=5.38和t=3.21,P<0.05);CST受累较重(CST受累为3级)的患者虽然经较长时间的积极治疗,但其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t =0.62,P>0.05).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无创、直观显现梗死病灶对皮质脊髓束的损害,可对神经纤维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