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15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710/R

邮发代号: 26-20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3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152
  • 国内刊号:11-571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介绍

  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本刊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全科医学讲堂、全科医学论著、全科临床研究、消息与读者、慢病防治研究、妇幼卫生研究、社区卫生研究——家庭医生楼宇服务专题、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诊断技术研究、医学综述、预防/保健中医/康复、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医学综合研究、全科护理研究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1 文稿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真实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word附件方式)发送至本刊电子信箱。论著、综述、讲座、实验研究性论文一般不少于7000字,临床研究一般不少于4000字,病例报道一般不少于3000字。

  1.2 文题 文题应以准确、简明的短语概括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中文文题以20字以内为宜,英文文题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表述时要注意:①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②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必须使用时,要以常用并含意确切者为限,如冠心病、DNA、CT、DIC等。③文题内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同时避免使用疑问性文题。

  1.3 作者 国家标准(GB/T 7713-1987)规定: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署名者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所有署名均应取得本人同意。如确需变动排名次序或增减署名作者,须提交相关证明。不同单位及科室的作者应分别注明工作单位(具体到科室)和邮编,通讯作者须注明具体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地址、电话及E-mail)。

  1.4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结果的主要数据要详实,结论与目的要相呼应。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一般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可略详。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三位以上者只列出前三位,后加“,et al”)、单位名称及科室、所在城市、邮编及国家名称,例如:(文题略)ZHANG Fu gui,LI Yu hua,TIAN Liang,et al.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first hospital of Beijing,Beijing 100000,China

  1.5 关键词 关键词是精选的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按统一规范选取者称为主题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每篇论文选取关键词3~8个,排在摘要之后。多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1.6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应使用1989年以后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应遵照国家相应标准。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1.7 图表 图表集中附于文后(也可插入正文内相应位置,以方便阅读为原则),分别按其在文中的先后顺序编码,如只有1个图(表),则应写“图1”或“表1”。每幅图(表)均应有相应的图(表)题,图片应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每幅图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图的上下方向及图片说明。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的部分。病理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本刊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内容简明,数据准确,具有自明性,不应与正文内容重复。表中的项目(栏头)要分主、谓语,并与表题相呼应,主语安排在表的左侧,指标项作为谓语安排在表的右侧。在表题或栏头中应标明量的单位。表中数据应经过统计分析,并在表中或表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检验值(如χ2、t值)和P值。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一致。图表都应在正文中标明引用处,如有引自他刊者,还应注明出处。

  1.8 计量单位 遵照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或ng/(kg·min)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血压的计量单位建议统一使用毫米汞柱(mm Hg),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系数。参量与公差均需附单位,参量与公差单位相同时可只写1次,例如:52.64 mm±16.23 mm可写成(52.64±16.23)mm。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9 参考文献 论著要求引用参考文献10~15条,以近2~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脚码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作者3位以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具体引文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类型(期刊-J,普通图书-M,会议录-C,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标准-S等)。


期刊引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往期文章
  • WT1基因阳性合并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1例报道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成人白血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造血干细胞的异常侵袭、紊乱、增殖而形成,发病时间短,进展快且预后较差.在FAB分型中以M2型为常见.AML-M2伴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被认为是AML预后良好类型,具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而同时伴有AML1-ETO基因阳性合并WT1基因阳性者,预后则随着二者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不同,AML1-ETO基......

    作者:代湘云;石静云;吴涛;毛东锋;白海 刊期: 2018- 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来院治疗的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绝经时间的长短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观察组在西药使用的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经过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血磷、血钙、骨密度等观察.结果①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患者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

    作者:黄玉梅;向科明;庄琼;曾纪斌;赖洪华 刊期: 2013- 05

  •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技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76岁以上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佳治疗方案及股骨颈骨折预防措施.方法筛选76~96岁患者26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3d内下床活动,无肺部、泌尿系感染,无深静脉栓塞及褥疮形成.随访3个月~3年,26例中24例(92.31%)恢复满意,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技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是一种快捷、安全、可靠的首选方案.......

    作者: 刊期: 2006- 05

  • 彩超监测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情况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在监测药物流产后宫腔内残留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日本Aloka-α5型彩超诊断仪对187例药物流产后患者的宫腔情况进行监测,观察宫腔内有无不均质回声团,以及不均质回声团周边及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并测量血流信号的阻力指数(RI),结合血HCG检查及刮宫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Ⅰ型患者26例(14%),宫腔内未见不均质回声团;Ⅱ型患者85例(45%),宫腔内可见不均质......

    作者:孙春雷 刊期: 2012- 11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和治愈十二指肠溃疡研究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紊、阿莫西林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8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伴有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2组,A组5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口服,疗程7d(A组);B组30例,给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口服7d,后继服雷贝拉唑10mg,2次/d,口服21......

    作者:孙方利;王燕平;孙文琴;马文香;吴军 刊期: 2008- 07

  • 尿毒清联合开同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尿毒清联合开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尿毒清和开同,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6个月,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6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22例,总有......

    作者:唐长江;赵锁慈;赵辉 刊期: 2012- 03

  • 即时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即时检验(POCT)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的一致性,探讨POCT法测定HbA1c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的HPLC法和POCT法测定,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和HbA1cPOCT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对2种测定方法进行配对t检验:不分组、HbA1c≤8.0%组、HbA1c>8.0%组,P值分别为0.226、0.899、......

    作者:李惠琴;苏晓飞;谢晓竞;丁波;白瑞苗;夏斯桂;马建华 刊期: 2014- 04

  • 脉管癌栓阳性与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比较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生存分析阳性脉管癌栓和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作者:黄清;朱海波;周恩呈;董米连;杨磊磊;方承锋;陈建辉;麦一峰 刊期: 2016- 10

  • 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建档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需求.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72户建档居民进行调研.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是明确的,健康教育、定期健康检查、老年健康保健是需要的,其次是老年病的康复指导、各种常见病的及时诊治.结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是理智的,而社区卫生服务尚未能迎合、满足这种需求,也未能发挥自身服务的特色.健康课堂仍是受欢迎的社区促进方法.......

    作者:周音;徐强 刊期: 2007- 02

  • 50例小儿重症肺炎并发颅内压增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血气改变与颅内高压的关系.方法对5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脑脊液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小儿重症肺炎并发颅内高压发生率为82%.脑脊液压力增高与血pH、PaO2、HCO3-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颅内压增高程度与呼吸衰竭类型、程度有关.结论脑脊液压力增高是导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加重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抢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改善通气,早期给氧,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非常必要......

    作者:高胭;李晓玲;祝伟 刊期: 2007- 10